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广州老年大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理论研究
【理论成果】在广州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4-09-10 12:05发布人:广州老年大学

 刘悦伦

各位嘉宾

今天在荔湾区召开现场会,是广州老年教育发展史上标志性事件。首先非常感谢荔湾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市委老干荔湾区老干局共同组织这次现场会感谢民政局对广州老年教育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也感谢广州日报对于广州老年教育这次的“织网工程”的大力支持

去年我荔湾区调研老年教育的时候,召开了座谈会我们一致认为应该把老年教育送到老年人的家门口。因为单靠市区两级的老年大学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受教育的需求,广州市一级的老年大学最多提供3万个学位,再加区一级,总共最多也就10万个学位有很多老年人,因身体原因,不方便到市、区的老年大学去上课,周车劳顿。所以我们认为,应该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老年教育比如说从家里走路几分钟就能到老年教育的课堂,上完课之后能在那里就餐能够享受到一些医疗服务和其他的公共服务这是一件对老年人非常重要、非常有益的民生实事。现在荔湾区率先开始做这件事,把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都出一部分场地来建老年教育的课堂我们广州老年大学全力支持在课程师资方面提供具体支持。荔湾区行动很迅速仅仅半年时间,就创建了1+22+n老年教育办学体系,1就是1个22就是22个街道,n就是若干个社区,非常好。荔湾区委区政府行动迅速,其区也不落后,刚才海珠区的老干部局局长黄埔区的老干部局局长都做了汇报。去年我们参观了海珠区瑞宝街道的一个社区活动中心,那里就是完全按照刚才讲的那模式老年人上午去上课,中午吃饭,下午还可以办其他的事情,还可以体检这样一件民生实事受到社区群众广泛欢迎不光是老年人欢迎,年轻人也欢迎。因为把他的父母亲和长辈安顿好了,他们可以安安心心去工作、去就业、去创业这是一件广受欢迎的事情。今天没有上台汇报的其它区其实也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我代表广州年干部大学对各个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国家的老龄化发展非常迅猛,现在我国的老龄化率达到近20%,以广州为例,广州1000万户籍人口,老年人口达到200万,再加上800万的常住人口,老年人口超过300万。全国14亿人口,其中3个亿是老年人,并且以每年2000万人口的速度增长。60年代出生的人每年2700至2800万人,排除每年去世的老年人,至少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会有4至5亿老年人。那么怎么看待老年人?有一种是消极老龄观,认为老年人主要是受照顾的群体,是消耗性的群体到现在为止,大多数人谈到老龄化老龄事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讲怎么照顾老年人,怎么帮助老年人养老但是另外一种老龄观,把老年人不仅仅看作是消耗价值的群体,同时也是创造价值的群体这就是积极老龄。积极老龄观是总书记倡导的老龄观我最近学习总书记关于老龄化和老龄事业的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把老年人有作为放在第一位,有作为才能够有快乐所以把有作为放在第一位,这是积极老龄观最重要的体现。如何贯彻落实积极老龄观,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应该重视的一件事情不要把老年人看做消耗性的、被动的等待照顾的群体。老年教育是积极老龄观当中的应有之引导老年人终身学习,发挥他的潜力,我认为这是积极老龄观当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主题所以要办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如何推进发展高质量的老年教育,这也是贯彻总书记积极老龄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市委老干局对高度重视,我前年担任市老大学校长之后,市委组织部老干共同推动广州践行积极老龄观、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去年出台了市委改委的1文《关于推进新时代广州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穗改委发〔2023〕1号)。书记亲自批示给予资金支持并在去年10月10号到市老年干部大学视察老年教育,给了我们老年教育很大的支持和鼓舞。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我个人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有几点体会。

第一,高质量的老年教育首先应该是普惠和公平的老年教育要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不是面向一个狭小的群体,我们要办面向全社会的老年教育,面向全广州300多万老年人,而不是面向广州19老干部的老年教育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是办普惠的,面向社会公众的甚至不仅仅是面向我们户籍人口,而面向常住老年人口,让外来的老年人也能够享受到老年教育。所以我们才有“织网工程”,才有荔湾区的1+22+n和海珠区1+18+n的办学模式还有我们今天上台一起协力办普惠性老年教育的单位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老年教育。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我认为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享受到的老年教育这个不是我们为老百姓办的民生实事,所以普惠和公平我认为是第一要义。

第二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应该是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教育老年人有不同的需求,刚才讲到五养我觉得很好,因为老年人有安全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快乐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也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同样体现在老年人身上老年需要健康,需要安全。安全是指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老年人还要防止诈骗现在诈骗很多,让老年人免于受诈骗的危害,这是安全。老年人要健康,所以他要养生,老年人要快乐,所以他要弹钢琴跳舞唱歌珠江钢琴集团每年举办“珠江·恺撒堡杯”老年钢琴赛,向第一二三名奖励钢琴,参加钢琴比赛,既切磋了琴艺,又有可能获奖,老年人参与意愿较强。老年人同时还希望通过老年教育社交,我发现老年人当中有社交需求的女同志比较多,现在来广州老年大学报名的百分之八十女同志,百分之十几才是男同志女同志接受老年教育后很开心,女同志比男同志平均寿命长4年,这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毕竟人是社会的动物,是需要交往的,社交需求也很重要老年人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动能,有创造性的需求我们要提供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的高质量课程,所以我们需要有名师,我校银发智库的几位院士、大师来给我们的学员讲课。有些老年人说,广州老年大学里面老师太厉害了,学术水平高,他们很高兴学校能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学校还聘请了饭店的面点厨师学员教授烘焙。满足老年人各个方面的需求这也是高质量的老年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三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什么呢?总书记讲是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现在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老年人需要学习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后不会使用人工智能,可能就相当于现在不会使用互联网一样。不会使用互联网,会使用移动手机,微信支付都操作不了今后人工智能跟各个行业结合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我那天尝试使用ChatGPT-3、心一讯飞星火发现现在大模型很厉害,如果要画一幅画,或者制作一个视频,根据数据算法,就能够产生很好的创意性产品。还有智能化养老,现在开发区有一个卡机器人,准备以后做孪生机器人,假如你的孙子不在身边,女儿不在身边,制造一个出来,然后他陪伴你身边,跟你进行情感交流,帮你做事老年人是不是很好?人工智能的发展,老年人要不要接触?为此,我们创造了综合科技游学班,健康科技游学班,老年人到科技企业里面去学习去交流,还有专家上课。在市委老干局的倡议指导下,我们建立绿美课堂,组织老年人到乡村去旅游,看看我们百千万工程的丰硕成果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能够发挥老年人的创造性。从哲学的角度,人的本质是他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必须是终身能够发挥,而不是说到60岁以后创造性就停止了创造性应该终身保持。对人创造性的尊重是对人性的尊重,对老年人创造性的尊重也是对老年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建立了银发智库,把老年人的智力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我们1000科学家、科技人员能够把他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老年人的服务。这样的一种创造精神,应该通过老年教育来进行第二次的开发,我认为这也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五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应该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未来银发经济将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主战场。现在的银发经济产业规模大概是5万亿元,未来十年银发经济面向老年人的这一块将要增长7倍,也就是35万亿所以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的养老的产业,尤其是智能化养老非常巨大的需求。那么老年教育能不能够发挥一定作用?最近广州老年大学跟民政局广州开发区合作,计划建立全国高质量的银发经济发展的产业园区。其实银发经济在各个区域都有,现在有50万平方米的物业,成立五个亿的基金有四百多个项目在竞争。银发经济这一块是非常有前景把银发经济跟智能化,跟AI联系起来跟华南理工大学准备搞健康大模型现在开发区集聚了400多个项目,准备搞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大赛然后遴选出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入园,给予投资、支持。今年的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准备在全国的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建设十个高质量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广州不能落后,我们应该办第一批,甚至第一个,广东省发改委同意给予支持。通过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能够推动银发产业、银发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这也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见。

当然我认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在五个方面,但经过思考觉得这几个方面很重要,普惠公平的,满足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能够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能够发挥老年人创造与潜力的以及能够推动经济产业发展的。那么这样的话,是否就是真真正正的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所以办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非常具有前景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值得去很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当然今天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是把老年教育先普及开来,让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在这个基础我们思考如何来提高,把广州的老年教育真正办成老百姓满意党委政府满意,对广州的高质量发展对广州未来10年、20年再造一个新广州,能够有推动作用的老年教育。所以我提议我们所有从事老年教育的同志,为了办好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共同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发表2024年发表于《广州老年教育》第33期,作者系广州市政协原主席、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校长)